找到相关内容3570篇,用时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禅师答:佛家说如梦幻泡影,还要见什么佛性?

      济南陈家真   问:佛家说: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。一切皆空,既然是梦幻,还要见什么佛性?什么西方?什么东方?   月溪禅师答:宇宙万物是成住坏空,我们用一个房子来比,新盖一个房子就是成,房子保存几百年就是住,房子旧烂了就是坏,房子一倒就是空,如盘古以前,建设尚无,盘古以后,建设渐多,有成必有坏,是相对的;佛家说无成灰坏,是绝对的,就是指佛性,去,遍满虚空,充塞宇宙;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82811001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我念佛可以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佛法吗?

    虽能宏法,未证,情种尚在,遇境逢缘,难免迷惑。倘一随境迷,则能速觉悟者,万一二。从迷入迷,不能自拔,永劫沈沦者,实繁有徒矣。如来为此义故,令人往生净土,见佛闻法,证生忍。然后乘佛慈力,及己愿轮。迴入娑婆,度脱众生。则有进无退,有得失矣。未断见思,住此宏法,他宗莫不如是,净宗断断不许也。(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)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50321108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陀为什么说尚未修证到阿罗汉果,不可信汝心,原因何在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阿罗汉(梵语arhat,巴利语arahant),意译作应供、、杀贼。诸佛菩萨,乃至阿罗汉皆已证得涅槃妙心,得不生不灭,共登生法忍(梵语anutpattika—dharma—ksanti),得此法者,其心已断三毒,六通圆成,自性能随愿自在,不被诸惑所动故。   尚未证成阿罗汉之人,三毒(贪嗔痴)炽盛,六根触六尘,生心染境,一切时一切处皆被外境所迷惑: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45161247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对忍气吞声,与修忍辱行的看法如何?有没有一样?

    堪忍顺逆之境,而心地不动。修忍辱者,贵在与般若智慧相互呼应,因为般若智慧能观诸法空性,因而内心不执著,当下证忍辱波罗蜜,是故,十方三世诸佛皆一致赞叹般若智慧之殊胜,令大地一切众生能正觉诸法自性空,唯有证得诸法自性空,才能踏上菩提华之彼端。   大般若经云:“诸法自性空,非声闻作、非独觉作、非菩萨作、非如来作、亦非余作,有佛佛,其性常空,此即涅槃(梵语nirvana),灭故。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451712480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佛可以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佛法吗?

    多世。以虽能宏法,未证,情种尚在,遇境逢缘,难免迷惑。倘一随境迷,则能速觉悟者,万一二。从迷入迷,不能自拔,永劫沈沦者,实繁有徒矣。如来为此义故,令人往生净土,见佛闻法,证生忍。然后乘佛慈力,及己愿轮。迴入娑婆,度脱众生。则有进无退,有得失矣。未断见思,住此宏法,他宗莫不如是,净宗断断不许也。(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)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净土|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9/20175117951.html
  • 灵鹫山大雄宝殿帕赛雅卧佛顶髻镕铸大典在泰举行

    台湾省灵鹫山道场“开山圣殿”。   这次的镕铸是为了铸造卧佛帕赛雅的分尊而举行。顶髻象征佛的无上智慧成就,因此十方参与的信众特别踊跃;整个镕铸仪式在礼佛、明烛、洒花、宣文之后,由心道法师与帕亚发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镕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1/06570118816.html
  • 台湾灵鹫山中港中心冷冬送暖 与独居长者围炉同乐

      陪伴倾听众生心是菩萨道最美好的供养,长年关怀独居长者的“灵鹫山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”,于2008年1月20日在台湾灵鹫山福隆道场举办“关怀独居长者联谊—回山围炉活动”,期望藉由联谊活动在岁末送上诚挚的温暖与祝福,并鼓励长者们能够在生活中“近佛、习佛、念佛”,让佛法成为晚年生命的良师益友,灌溉滋养永恒的灵性慧命。   活动开始前,义工们陆续开着自己的车载长者到山,并小心扶持他们下车,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同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1/09265320310.html
  • 三论宗二谛三种中道

    中道第一义谛。  所言二谛三种中道者,《大乘玄论》卷一中明三种中道:有可有,以空故有;则,亦灭可灭。,由灭故灭可灭,由故灭。由故灭,灭是生灭;由灭故是灭生。是灭生,不自生;灭是生灭,灭不自灭。但以世谛故,假名说生灭。假名非定,假名灭非定灭。非定,灭非定灭;灭外,生外灭。灭外,由灭故;生外灭,由故灭。此之生灭,皆是因缘假名,即是世俗谛。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946696.html
  • 能所中谈顿悟

    ,生出了“自我”的思想,开始有了烦恼,又向人类寻问解脱之道时,人可能会跟他们说:“你们的“我”,原是“”的,在“中妄生个我”,这真是很“不可思议”。你们解脱之道就在把那“妄生”的部份,回归其本然,则一切问题就解脱了。”中国人说的“天若有情,天亦老”,其背后也是“”,灭,所看到的只不过是阴晴白暗的现象。   当然,用这种模式地来含摄人类的烦恼,是有点牵强,甚至有把“有情说成无情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0552621.html
  • 略论宋以后之念佛禅

    ,却不如念佛的事修来得方便而稳妥:  “但执观心,不信有极乐净土;但执,不信有净土往生,则未  达即心即土。不知,偏空之见,非圆顿之禅也,反不如  理性虽未大明,而念佛已成三昧者。”〈17...为主”;念佛者“不必求悟明心性,专从念佛观想为正行”。〈22〉这种一门深入,不容参杂的观念,显示了禅净合一趋势下,力主维系宗门祖风的一种祈向和努力。三、念愿往生与自性  净土说念佛往生西方,参禅则...

    龚隽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0769789.html